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十六章正主儿(2 / 2)


余子青哭丧着脸:“我去那要是真打起来了”

“你不也是能力者么”对方冷哼了一声,“你那满手的鳞和光是假的”

余子青觉得自己快哭出来了:“我那光你知道萤火虫么老大”

“鳞呢”

“昆虫翅膀上不都有小鳞片儿么我那没啥用的啊”他双手合十拜了拜,“老大你行行好饶了我这一遭吧,我就是想骗几个钱花花的啊。”

然而对方推了他一把:“少废话,跟我走”

十五分钟之后,李真带着余子青走进了一家礼服店。

这时候已是晚上八点五十分,店主就要关门了。但李真从余子青的兜里摸出两张十块的金元塞给店主:“我们有急事儿,您通融一下。”

白白得来了钱那么晚上几十分钟也无所谓了。因而店主重新开了玻璃门上的锁,将两个人迎了进去,问:“您是要礼装还是西装”

李真大步走了进去:“我们来看看仪刀。”

说到礼装、西装、仪刀,就不得不说到帝国的历史。

在数百年之前,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。然而随着西方世界的科技飞速发展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来临,骄傲的帝国人发现,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文明已经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了。

26世纪初,英国、荷兰、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,远征舰队也先后抵达了中国沿海,并且荷兰人还一度占领了台湾。这样的国际形势使得当时的帝国皇帝清醒意识到,倘若中国继续依照从前的老路走下去,很快就要失掉东亚霸主的地位。

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帝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些失败了,有些成功了。但无论如何,最终帝国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理念,并且掀起了一场“洋务运动”。

洋务运动间接促进了民间资本的发展,并且将西方的风俗理念带进了中国内陆。不少富有的商人阶层穿起了西方人的礼服,又因为西风日渐,这些异邦服饰很快就在中国境内普及开来。

然而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样有可能令中国人失掉自己的传统文化,于是后来制定了一部有关服饰的法律。

这部法律规定,在正式、重大的场合,人们应当穿着“礼装”。所谓的礼装,在今天看来便是经过改良、更适合之后到来的工业时代的古装。

收窄了袖口、减短了下摆、更换了衣料,吸收了西式正装的特点,使得礼装在保留了古装风格的基础上,变得更加合体妥帖。

为了不使人们在日渐安逸的生活当中失去斗志与血性,另外仿照唐制,规定身着礼装的时候,还要佩“仪刀”。

但此仪刀并非唐代的仪刀,而是长约三尺、生铁镀银的、类似“唐刀”的“仪刀”。

即便时代发展到了今天,那些封建时代的规定已经失去了法律效力,这一风俗还是流传了下来。

因而在礼服店里,礼服分为两类“礼装”与“西装”。

而李真想要的则是这里另卖的“仪刀”。

感谢书友icufrever的打赏,青儿的评价票

啃书小说网KenShu.CC收集并整理,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