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〇七七章 百密难免一疏(2 / 2)

而祝彪则考虑到身后的追兵必定四处寻找他,便也不着急离开这座男人被杀女人被俘的民居,煞有介事地跟生铁佛探讨返回辽国皇宫的种种方案,直至外面那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把两人吓得差点从椅子上瘫倒在地,这场讨论才算无疾而终。

什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他们这辈子就没听见过这么响的响声,屋顶都被震得塌了下来,若不是横梁结实,两人都得被埋在这里。

随后他们出去察看,很快就知道了阿骨打被斩首的消息,立马就打消了重返皇宫的想法。

阿骨打都被斩首了,还打个屁啊?这场战争铁定是辽国人和白胜赢了。

随后便是白家军全城的大清洗,金兵四散奔逃,兵荒马乱之际,生铁佛和祝彪也趁机逃命,祝彪很急智地改投生铁佛为师,不管生铁佛教不教他武功,先从师父随身携带的包袱里借一身僧袍再说。

草草地用腰刀剃光了头发,换上了僧袍,再跟生铁佛一起跑路就安全多了,非但白家军不会为难两个游方的僧人,就连有可能尾随而来的“杀手”也不会想到祝彪竟会变成和尚。

事实果然不出祝彪所料,早在他和生铁佛在民居里讨论的时候,乔道清派出的马灵就已经到了城外,并且沿着燕京、幽州、蓟州的一路往山东方向疾追,他的风火轮快若迅马,这边燕京城的战斗还没打完,他已经到了禹城,却哪里看得见单人匹马的祝彪?

考虑到祝彪的马再快也不可能超过禹城,马灵立即原路返回,降低了风火轮的速度沿途寻找,却与两名游方僧人擦肩而过。

这也是因为马灵不认识生铁佛,不知道生铁佛是金国的走狗,所以马灵没有任何理由把注意力放在两名僧人身上。

不说马灵找不到祝彪、无法复命就换了一条路去找,只说祝彪和生铁佛逃到了山东地界,两人就开始合计如何对付白胜。

在祝彪的想法里,金国人虽然倒了,但是白胜肯定不会放过他祝彪,因为这是斩草除根的问题,与金国是否战败无关;

在生铁佛的想法里,金国人败了,白胜若是今后遇见他这个曾经替金国人卖命的,肯定也不会放过他。

所以对付白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,而且是当务之急。

祝彪首先提出了他的想法,把白胜和丁春秋混在一起的事情说了,而且告诉生铁佛白胜很有可能会前往曲阜,去接丁春秋的幼子,他的想法就是先于白胜把丁春秋的儿子抢到回祝家庄,以丁春秋儿子的性命来要挟白胜就范。

生铁佛听了以后连连点头,却说你这样可还不够,万一白胜不惜声誉受损,宁可不顾丁春秋儿子的性命,就对付你祝家庄呢?只凭栾廷玉和你们兄弟三个再加上我也没法与白胜的大军抗衡。

那怎么办?祝彪没了主意。

生铁佛阴险一笑,说出来一个法子,令祝彪大为叹服。

自打隋唐末年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开始,少林寺便俨然成为了武林中的泰山北斗,一向是登高一呼,武林皆应的局面,已经形成了惯例。

这个惯例至少延续到了十几年前也没有改变。十几年前的时候少林玄慈作为“带头大哥”率领中原群雄奔赴雁门关,虽是误听人言铸成大错,杀了正在回娘家的萧远山的老婆,但是对错暂且不论,只说少林寺的号召能力还是有的。

丁春秋是少林寺的仇人,手上沾染了数名少林高僧的鲜血,甚至达摩院首座玄难大师也死在他的三笑逍遥散之下,后来少林寺戒律院监禁丁春秋,又被他借机杀了数名高僧逃了出来,老账新账一起算,少林寺群僧对丁春秋可谓是恨之入骨。

何不让少林寺挑头来对付白胜和丁春秋?少林寺可不仅仅是一个武林门派那么简单,只要少林寺出面,广邀天下英雄,那就不是一个少林寺在作战,而是天下武林在作战!同时还可以用武林规矩来约束白胜,你带着大军来打仗可不行!

祝彪听罢大喜,却又疑惑地问道:“少林寺对付丁春秋可谓名正言顺,要对付白胜却有什么理由?”

生铁佛哈哈大笑,说老衲原本以为你是挺聪明的一个后生,怎么这时候犯起糊涂来了?十几年前少林寺挑头去雁门关杀人,那是为了对付谁?

“辽国啊!”

“照啊!辽国是大宋的死敌,少林寺曾经数次与辽国针锋相对,丐帮也因为萧峰是契丹人而将其驱逐出帮,中原武林一向与辽国势不两立,他白胜做了辽国的女婿,还跟辽国在一起并肩作战把大宋禁军给烧死了好几十万,他白胜还能在咱们宋国立足么?”

生铁佛这一番话说完,祝彪茅塞顿开,于是两人分头行动,生铁佛去联络少林寺里面昔日那几个臭味相投的和尚,祝彪则赶回祝家庄报讯,请求师父栾廷玉修书一封,信中痛陈白胜叛离族群,与辽国人一起戕害大宋将士的种种恶行,要求武林泰斗少林寺出来主持公道。

在时间上,由于生铁佛和祝彪是在白家军清洗燕京城的时候离开的,所以他们根本无从得知白胜的“死讯”,更何况祝彪亲眼看见丁春秋以蚂蟥输血之法保住了白胜的性命?所以他们是把白胜当做活人来对付的。

不得不说的是,即便是生铁佛和祝彪也没有想到,他们这样在背地里一捣鼓,在武林中鼓动起一股反白热潮的同时,又给白胜引来了更加强悍的敌人,那是强悍到世间所有的武林高手加在一起都无法比拟的敌人。

白胜到底死没死,在这三界之中,天上人间关心这事儿的可有不少,尽管白胜和乔道清在燕京内外演足了戏码,但是杀子之仇又岂是那么容易就揭过去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