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一十五章 后起之秀(2 / 2)


而棉花的用途不仅可以织布,还能御寒。

填充足够棉絮的寒衣及被褥,御寒效果很好,不比填充绵絮的寒衣差,而棉絮和绵絮的价格,有天壤之别。

用棉絮制成的“棉衣”、“棉被”、“棉鞋”、“棉帽”,已经在辽东、辽西推广使用过,军民对这种衣物的御寒效果交口称赞。

待得将来辽东大开发,必然少不了棉织品相助。

不仅如此,天下各地百姓也必然需要棉花制成的新式衣物御寒。

所以待得河南、两淮、江南、陇右地区的棉花种植成规模之后,可想而知棉布的“市场占有率”会以何种速度飞快增加,届时持续数千年的麻纺,恐怕就要渐渐边缘化了。

一想到自己将会有幸参与开启一个新时代,李慧就激动不已,所以即便一年忙到头,他都干劲十足。

不仅几位提举如此,他们的属下亦是如此,通商院为了促进工商业发展,制定了许多极受欢迎的规定,让辛苦奔波的大小官员有了别人没有的“福利”。

这些福利,让大家有机会从快速发展的工商业里分一杯羹,仕途、“钱途”两不误,所以大小官员们做起事来同样干劲十足。

会议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,第一个议题结束,随后第二个议题开始,内容是棉花的来料加工。

棉花(吉贝)并非中原原产作物,是从两个方向进入中原的,一个方向是西面,也就是来自西域,此为陆路;另一个方向是南面,也就是来自南洋,此为海路。

而南面这一路,具体来说,是来自天竺诸国。

也就是说棉花的原产地是天竺诸国,和佛教相同,经由陆路(西域)和海路(南洋)进入中原。

那么天竺诸国的棉花产量如何呢?

南洋贸易公司派出的调查人员,亲自前往天竺诸国进行了考察,发现正如番邦海商所说,那里的棉纺织业很发达,棉花的种植面积不小,产量不低。

天竺到中原(岭表交广地区的龙编、番禹港)的海路已经畅通数百年,大量海船往返于东西两端,所以这意味着又一个商机出现了。

中原的棉花种植面积目前不大,棉花产量有限,那么就可以从天竺诸国那里收购棉花,运回来,来个“来料加工”。

首先是将棉花制成过冬用的寒衣、被褥等衣物,出售所得利润十分可观。

其次,将棉花纺织成布然后出售,同样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。

用海外舶来的棉花作为原料,进行加工之后出售,此即为“来料加工”。

那么为何不直接从天竺诸国的棉纺织业者手中直接收购棉布?

道理很简单,对方的纺织技术依旧局限于人力,纺织出来的棉布“粗”了些,若是在以前倒不是问题,问题是如今中原的麻纺能够纺织出很“细”的布,水力麻纺织机器改一改,就能纺织出同样“细”的棉布。

所以才要搞来料加工,在中原棉花产量上不来的这段“空白期”,用舶来的棉花给各棉纺织工场“加餐”,顺便练练手艺。

南洋贸易公司,已经联系好了海外番商,对方前往中原途中,会收购天竺诸国的棉花,然后顺路带来。

如此新颖的贸易模式,今年是第一次开展,如今东南风渐起,若无意外,满载天竺棉花的番商海船应该差不多进入南洋了。

这些来自天竺的棉花,会有一部分由南洋贸易公司的船队转运到扬州广陵,届时,巡视长江的天子,应该正好在广陵。

说到这里,李慧敲了敲书案,郑重申明:“届时,广陵的棉纺织工场,将会用天竺的棉花,为至尊纺织最好的棉纺织品,并展示来料加工的可行性!“

“这件事,将是通商、市舶司、南洋贸易公司、东南织造司展示实力的一件大事,无论如何,都必须成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