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那是极小概率事件。”我笑着说,“你会做这种装置吗?再说了,如果真的是定时起火,我们通过清理车辆里的灰烬,就会有所发现的。”

  “不管概率有多小,都要警惕。”主办侦查员支持大宝的观点,“董建武我们是要暂时控制的。”

  “我之前说了,高度怀疑在起火的时候,柏玲已经死亡了,至少已经失去自救的能力了。”我说,“五点半下班,五点四十二分进超市停车场入口,董建武五点四十五就进了超市,那么他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停好车然后杀妻、设置定时起火装置。这时间是不是短得匪夷所思了?”

  “如果排除了董建武作案,在这个时间段、这个地点来杀人的,多半是仇深似海、寻仇报复的亡命之徒了。”主办侦查员说,“因为没人知道董建武会离开多久,也没人知道在这里作案会不会被路人看见。”

  “先不下结论。”我说,“我们得先看看现场和尸体。”

  因为整个西侧停车场都被警戒带圈了起来,所以我们说话的地方实际离中心现场还很远。我们穿好勘查装备,徒步向中心现场的那辆被焚毁的奔驰走去。

  路上,看见程子砚已经带着十几个市局和分局的技术员,开始对西侧停车场进行画格分派任务。看这架势,是要对整个停车场进行地毯式搜查,以及提取物证。

  对于室外现场,范围又这么大,提取痕迹物证,没有比这样做更保险的办法了。

  我们几个法医沿着痕检部门画出的安全通道,走到了被焚毁的轿车旁边。要不是车头那被焚烧也没有变色的奔驰标志,还真的看不出这是一辆豪车。

  轿车已经只剩下框架了,就连车内饰也都不复存在,只剩下金属质地的框架。车底下则一片汪洋,是刚才消防队喷出的水在车内蓄积,然后从被烧破的车底流下。车窗玻璃都受热爆裂,散落在车内和车外。车内一片焦黑,几乎分辨不出尸体在哪里。车漆都受热融化了,看不出它原来是一辆蓝色的轿车。

  我戴好手套,拉了一下车门。因为铰链已经受热变形,所以随着我的用力,车门发出了“咯吱”一声难听的声音,被拉开了。

  “车门没锁。”我说。

  “这款奔驰是点火自动落锁,熄火自动开锁的。”韩亮在一旁捂着鼻子说。

  不是看见韩亮的动作我还没有注意,空气中果真充斥了炭末和粉尘。

  “都烧成这样了,你还能看出是哪一款奔驰?!”大宝很诧异。

  “意思就是说,车辆是处于熄火状态?”我探头看了看车的挡位。可是几乎已经焚毁,看不清所在的挡位。

  “当然是熄火状态。”韩亮指了指刹车板旁边的一个小踏板。这款奔驰是脚踩式的手刹,踏板是被踩下去的,说明车辆处于拉起手刹的状态。

  “熄火再正常不过了。”大宝说,“车子停在这里等老公,总不能打着火吧?多浪费油啊。而且这天气不冷不热的,没必要开空调。”

  “所以,任何人拉开车门都能上车。”我考虑的问题和大宝不一样。

  “这车里也太复杂了。”大宝说,“我大概看到尸体了。”

  一片焦炭的车底中央,可以看到一具尸体的轮廓。因为上方表面的皮肤都已经焦黑,所以几乎和焦炭融为一体而难以发现。

  尸体的位置很奇怪,并不是坐在驾驶室,也不是卧在后排座上,而是上半身位于驾驶座和副驾驶之间,头部伸到了后排空间。

  “怎么是这个姿势?”我率先提出了疑问,“整个人卡在驾驶座和副驾驶之间的空间里,头探向后排。”

  “啊!我知道了!”大宝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,说,“会不会是看到后排起火了,所以探向后排想去灭火?”

  “扯。”我直接否定,说,“任何人发现自己车子后排有意外甚至是危险,第一反应当然是下车、开后门,这样多方便,而且安全。哪儿有用这么难受的姿势把身体往后方探着去排险的?而且,我们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,其实死者的双侧手臂都是被卡在了驾驶座中间的空间里,没有伸向后方。”

  “好像是的。”韩亮说,“看起来应该是个比较被动的体位。”

  “这……这尸体怎么弄出来呢?”大宝说。

  “不太好弄也得弄。”我说,“我们要是把车内所有的灰烬都清理出来,估计要四五个小时。那就太影响这里的交通了。现在最好的办法,就是用塑料布包裹整个车子,然后叫拖车来把车子拉到修理厂去。那里灯光好,也方便我们清理灰烬。不过,没有修理厂会同意我们拉着一辆有尸体的车子进去的,所以,得先把尸体想办法弄出来,送到殡仪馆去。”

  所有的火灾现场,尤其是车辆的火灾现场,都有一项必需的工作,就是“扒灰”。我们简称是扒灰,其实那是一项很繁重的现场勘查工作。技术人员会把现场所有的灰烬全部一点点地清理出来,从灰烬里寻找一些没有烧尽的物质,然后通过这些物质来分析案情。

  比如,在一辆汽车焚毁的现场,如果对灰烬的勘查结束后,都没有发现打火机的防风帽等金属物件,就只有两种可能:用火柴引燃自焚;他杀点火后,带走了打火机。

  眼前的这起案件,我们高度怀疑是一起命案,那么“扒灰”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甚至比尸检更加重要,毕竟尸体大部分已经焚毁,对尸体检验推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。然而扒灰则可以发现很多线索,比如有没有起火工具、有没有所谓的定时引火装置、有没有其他凶器、死者随身物品有没有丢失什么的。

  既然制订了下一步工作措施,我们就立即开始忙碌起来。

  几个法医打开了车子的四个门,从四个方向准备把尸体挪动起来。考虑到是火灾现场,尸体很有可能因为焚烧而变脆,大力的动作就有可能破坏尸体的原貌,所以大家都是在实时录像的情况下,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尸体的各个部位,想形成合力,把尸体平行抬起。

  在大家努力了十分钟后,尸体终于被完完整整地和焦黑的车子分离,然后从副驾驶的车门被挪了出来。

  无论负责现场保护的民警怎么驱赶,围观群众就是不走。按照现在的某些规定,围观群众不走,民警也毫无办法。群众随意地用手机拍摄死者,民警也是毫无办法。

  在尸体被抬出来的那一刻,我就听见远处警戒带外发出了嗡的一声,像是炸开了锅。我真是不明白,这尸体有什么好看的?居然那样乐此不疲、饶有兴趣。我也很佩服围观群众的眼力,毕竟也有几十米的距离,都能知道我们抬出来的这个焦黑的东西是尸体!

  我们把尸体小心地放进了尸袋里,拉好拉链,让殡仪馆的同志把尸体尽快拉走。然后,我们又张罗着用一块超大的雨布包裹车体,防止在车辆拖移的过程中造成车内物品的丢失。

  “好就好在现场在超市旁边,这么大的雨布都能找到。”我一边包裹车体,一边说。

  看着被烧毁的汽车慢慢地被拖车拖起,我招呼大家抓紧时间赶到修理厂。如果到得早,还能在零点之前开始检验尸体。林涛被留下来和程子砚一起清理现场地面。

  相比一个被烧毁的房间,一辆被烧毁的车清理起灰烬要容易很多。我、韩法医、小羽毛和大宝一人负责一个车门范围,开始清理灰烬。韩亮则拿着一个大筛子,逐渐清理我们清理出来的灰烬,进行进一步洗筛。

  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,因为扒灰的动作比较大,很快我们四个都成了“小黑人”。满是灰烬的汽车,轿厢各个部分几乎同时见了底。

  在粗筛的过程里发现的所有物件中,在副驾驶位置的操控台上,我们发现的一枚警徽最引人注目。根据警徽周围一个被烧得变形的钢圈,我们几乎可以肯定,这应该是一顶警用大盖帽。

  “董建武把自己的大盖帽放这里做什么?”负责联络的侦查员说,“这不是找事儿吗?”

  刚当上警察的人,通常喜欢到哪儿都穿着警服炫耀。时间长了,就会发现办私事的时候穿着警服是最不方便的一种选择。

  “会不会是仇警的人,看到这顶帽子,才临时起意选择作案目标的?”大宝说,“这人也太不专业了,这显然是男式的大盖帽,而车主是个女的。”

  “报复警察家属,也不是没有过。”侦查员有些寒意地说。

  “粗筛是没什么了。”我说,“都是一些车里的零部件,没有发现可以引火的物品的部件,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定时装置。不过,发现了一个手机主板,其他也就没什么了。韩亮,你那边细筛得怎么样了?”

  韩亮皱着眉头,盯着自己已经被染黑的纱布手套,说:“没有看到打火机的防风帽,引火的东西应该被带走了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我点了点头,“其他没什么发现了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