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1章(1 / 2)





  案件的细节,她至今还能回想地清清楚楚。

  当时是周五,常欣跟宿舍其他两个人去了教学楼听林烨的讲座,宿舍只有她一个人。她给简跃发了条信息,说她把课本落在教室了,让他从图书馆回来的时候顺路给她拿了,简跃很快回复“ok”——短信的发送时间,是八点半。

  大概不到半小时,简跃给她发信息说,她抽屉里没有课本,问她是不是已经带回来宿舍自己不记得了,她打发他再找找,她肯定没带回来。

  再之后,就是哗然巨变了。

  李校长的尸体在会议室里被发现,死状可怖,血流满地。教学楼立刻被封锁起来,等待警察到来。各系指导员陆续将学生疏导回寝室,但列队过程中却充满了冲突:全校的学生都陷入了一种兴奋的恐慌中,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地对案件进行推测,在这群即将成为刑侦警察的学生面前呈现的,首先是一具受害人的尸体,而不是他们的校长。这种气氛热烈地感染了他们的同寝的室友、同班的同学,每个人都在讨论着——

  “凶手肯定还在学校里,我们要封锁校门!”

  “凭什么封锁校门?我要出门,鬼晓得凶手下一个要杀谁,我不能呆在这!”

  “是不是当警察的料,这么没出息?”

  在同一时间,舒盈即刻被简跃带离了事发地点,在指导员的眼皮底下,偷回到了宿舍楼附近。

  他们凭着直觉都感受到了一种危险,确实如此,不过一会,人群爆发了小规模的斗殴事件,幸而警察很快赶到,一面控制了学生,一面对着手排查命案。

  而有关之后案件的调查,他们知之甚少。围绕着案件的各种流言在校内传播,这件事也成了她和简跃茶余饭后的话题,只是两个人没预料到,会被这案子牵涉到。

  舒盈捧着粥碗,目光落在了一个名为【询问笔录】的扫描文件上。

  询问人:田辉

  被询问人:舒盈

  询问地点:楚天市鲁阳湾刑警支队

  询问:你与嫌疑人简跃的关系是什么?

  回答:你们有什么证据将简跃与这起案件联系起来?他无端端就成嫌疑人了?

  询问:我们不便披露案件细节,请你如实作答。

  回答:情侣关系。

  询问:1月12日晚上8点至9点,你在做什么?

  回答:一个人,在宿舍。

  询问:有没有与简跃联系过?

  回答:联系过,我跟他短信联系的,我让他给我去教学楼拿书回来。他到教室的时候是九点左右,你们可以检查我的手机,还有他当时给我发的信息。

  询问:什么书?拿回来了没有?

  回答:一本小说,一本课本,没拿回来……

  询问:你让简跃去拿书,他却没拿回来?据简跃的叙述,他在你的抽屉里找了好一会都没找到你说的两本书,他是在说谎了?

  回答:没拿回来不代表没去拿,也许他记错我的座位了,要不就是太黑了没找到。

  询问:有人在当晚在案发时间看见简跃出现在会议室附近。

  答:会议室离我们的教室只有两步路!他去给我拿书,被人看见很正常,不代表他是去行凶的!

  询问:案发之后学校指导员曾经对在校学生点名、列队,你和简跃不在名单里。

  回答:简跃将我带离人群,主要是情况混乱,他担心会出现踩踏或者斗殴事故,提前把我带到安全地带,他的预估是对的。

  询问:到达所谓安全地带之后,他一直与你在一起?

  回答:一直在一起。

  询问:他有没有什么不寻常?紧张、忐忑、或者衣服上有血点?

  回答:没有!什么不正常都没有!你不用问是不是天太黑我没看见血点了,校内的路灯光线充足,我看得很清楚。

  询问:简跃的日常用品里有没有一把裁纸刀?

  回答:没有啊……不对,你们怎么知道他有把裁纸刀?等等,裁纸刀是凶器?裁纸刀一定是凶器!你们在一把裁纸刀上找到了他的指纹,对不对?

  询问:你有什么想说的?

  回答:教学楼的会议室在平时偶尔会提供给校学生会使用,简跃在案发的前两天去过一次会议室,他们学生会干部要手工做个欢庆春节的公示栏。简跃临时从门口超市里买了两把裁纸刀,一把给了同寝室的学生会成员,一把他落在会议室没带回来——如果凶手是临时起意杀人,一定是随手摸到了这把刀,上面简跃的指纹不代表什么。

  询问:他室友的姓名是什么?

  回答:梁剑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舒盈搁下碗看向阳台几乎能冒出热气的地面,脑海中回想起的却还是四年前冬夜的萧瑟冷风。秦淑雅说过,不是她非让简跃去一趟教学楼,简跃就不会被人看见,被当成凶手。要是她肯说一句简跃给她把书找到了,警察就不会认为他是在说谎……

  可难道她想让事情落到这个地步?

  客厅大门传来门锁转动的声音,她忙伸头看,简跃居然还拎了一个西瓜回来!

  “什么情况?”舒盈觉着不可思议,“太后娘娘回去了?”

  “答应了她晚上一定拎着包回去……”简跃慢吞吞地走过来,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舒盈,“对不起,你是不是想说,又是这样?”

  “知道你住院以后……我去找过一次,你想也知道,正好撞在太后的枪口上。”简跃将将要流露出欠愧的表情,舒盈却乐呵呵地说,“结果我跟她在楼道口互不相让地争论了半小时,不欢而散,她现在对我这个态度,我能理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