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6节(1 / 2)





  丁凝是被容烁安排的人完好无损送回来的。

  清尘一直等着她,却发现她有些神不守舍。

  “阿凝,你怎么了?”

  丁凝飞快回神,对着他列出一个笑容来:“没有,我在想马上过年,还缺什么东西要添置。”

  清尘笑笑,拉着她去了后院,将丁永隽说的外出做生意的事情告诉她。

  丁凝愣了一下:“你也要走!?”

  清尘跟着愣了一下:“谁……也要走?”

  丁凝赶紧道:“一个朋友,无关紧要的朋友,他帮着家中到泗陵城来采买物品,如今事情办完了,就回家了,从前我与他有过一些交情,所以礼节上来与我道个别。也没登门拜访,怕家中忙嘛……”

  清尘若有深意的笑了一下:“我以为,比起忙着解释这个无关紧要的朋友,你会多问一些我外出的事情。”

  丁凝一本正经:“正准备问呢!你要去哪里采买,是爹带着你做生意么!?这要去多久呀!?”

  清尘煞有介事的单手托腮:“还是没有那个朋友解释的多啊。”

  丁凝看出他有心戏弄,张牙舞爪的就要扑上去掐他的脖子,“对你能动手的就不要多嘴了!”

  清尘笑着把她控住,“好了,不闹了。”

  “既然要学点东西,一年半载怕是不够,或许……一二——三年五载?”

  “三五年!?”丁凝眸子一瞪:“那我不就成老姑娘了!”

  清尘笑看着她:“成了老姑娘会怎么样!?”

  丁凝气鼓鼓的一拍桌子:“就去当姑子,正好和你这个和尚配做一对!”

  清尘笑意加深,将她乱了的头发理了理:“不会让你做老姑娘的。即便是我舍得,也一定有人舍不得。”

  丁凝笑容一僵:“啊!?”

  清尘拍拍她的肩膀,岔开话题:“算算时间,差不多年后就要出发,你与夫人都要好好照顾自己,我会经常写信回来。”

  丁家这段日子,也算是喜事连连,就在丁永隽得到圣上表彰还坐上会首位置之后,两个媒人同时上门提亲。

  一个是为丁荃而来,贺家竟然主动派了媒人来提亲!

  另一个,便有些出人意料了,那是盛京商会会首高家,要为次子高长鸣定下丁婕。

  贺家在盛京城有关系,但是他们这一支实在是有些落寞,虽然丁家是商贾之家,可是贺景源的前景也未必光明,再加上丁家是圣上赞赏的“有德之家”,丁荃嫁给贺景源为妻,算不上夸张的高嫁。

  且丁永隽如今已经是泗陵商会的会首,一旦有所作为,极有可能会被调到盛京城中入盛京商会。

  只要丁永隽能入盛京商会,那么往后在朝中谋官都会变得更加容易!

  这样看来,丁家才是前途无量。

  高家在这个时候过来拉拢,摆明了是在告诉丁永隽,若是两家联手,他入京有望,届时在盛京商会中能有一番大作为!高长鸣虽然是个次子,但是也是嫡次子,配得上丁婕这个嫡女。

  一次两个女儿的婚事,这对丁家来说是很大的事情了。

  华氏更是震惊不已。

  从上次进宫到现在,她一心认定太后会为丁凝做主,可是等了这么久,一点点苗头都没看到。

  阿婕已经到了要说亲的年纪,容不得再耽误。

  可是太后那边到底会如何处理!?

  华氏不信太后会没有行动,那枚坠子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  可是现在高家的人已经找上门来了,该如何是好!?

  此时此刻,对华氏来说更像是一场博弈,若是太后能做主,定然不会差,即便被阿婕顶了去,她也能让阿婕过得如鱼得水,至于高家,虽然是名正言顺嫁过去,可是高家到底也是个商贾之家,若是阿婕嫁出去,还是一个次子,要出头就更难了。但是高家伸出的橄榄枝,能很好地帮丁永隽在盛京打开关系!

  就这么放弃高家的关系,一样可惜。

  然而在盛京那样的地方,做一个商贾之妻……

  不可以!绝对不可以!

  苏嬷嬷也在发愁这件事情,这太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,迟迟没有安排。但大姑娘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的话,实在是可惜!

  忽的,华氏眸子一沉:“丁家的嫡女,也不止阿婕一个。”

  苏嬷嬷心中一动:“夫人……难道您想……”

  华氏:“素素这个孩子,总是叫我操心,她心中不是总觉得我这个母亲不曾为她安排操心什么吗,如今,我也应该为她安排安排了。”

  第58章 双喜

  “什么!?你要让素素代替阿婕成亲!?”丁永隽听到华氏的话,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
  可是华氏已经决定了,且十分坚持。

  “高家如今为什么会向我们提亲,老爷您最清楚,据我所知,高家在盛京商会虽然位居会首之位,但剩下的顾、涂两家对他们来说依然有很大的威胁,盛京商会里面经过多年来的纷争,早已经将势力划分均匀,各自也有各自的靠山,这个时候,一个举足轻重之人打破僵局,将势力重新划分,是重中之重。高家算是颇有眼光,看到了老爷的能力,既然是这样,能保证婚事的顺利进行便可。”

  华氏理了理袖子:“他日地位孰高孰低,谁也说不准,为何要因此堵上阿婕的一生!?高长鸣只是个次子,配素素正好。这才是门当户对。”

  丁永隽沉吟片刻,方才缓缓道:“夫人都已经算计好了,即便我不同意,夫人也会坚持,又何必多此一举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