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三七章 后顾之忧(2 / 2)

而彼时前任贵州巡抚李枟,因为对水西之乱镇压不力而遭朝中御史弹劾,免职离任,但还没有来得及出城,而新任贵州王三善正在赶来上任的途中,贵阳城中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。

如果不是水东宋氏土司的官署驻地乌当洪边寨,就在贵阳城边上,他们就不会掐算的这么准。

十月围城,贵阳城中成了人间地狱。

时任贵州总兵官杨愈懋亲自挥刀上阵,战死城外,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。

到最后,除了大明官军用巨石筑成的内城没有失陷,贵阳内城四边居住了大量平民百姓的外廓城,全部落入水东宋氏之手。

宋万化带水东土司兵进入外廓城后,大肆屠杀汉人士绅商民百姓。

等到新任贵州巡抚王三善带着援军赶来解围的时候,贵阳内外城原有的汉人十余万户,仅仅幸存下来五百余户。

永乐以来,贵阳府二百年汉化成果一朝丧尽。

水东宋氏,从隋唐之际入蛮方平乱,然后趁乱割据以来,历朝历代均受册封,统治水东十二马头布依苗仡佬苗长达千年之久。

说到底,其祖先也是汉人,只是入蛮则蛮,兼且世代与当地土著通婚,到了明朝的这个时候,早就不再以汉人自居了。

相反,对于大明朝廷当年借助平定思州田氏之乱,趁机设立布政使司于贵阳,而将原本以贵阳为世袭领地的水东宋氏土司官衙,迁移到了贵阳郊外的乌当洪边寨,水东宋氏二百年来都没能忘了这个仇恨。

因此,再次占据了贵阳外城之后,就把二百年来积攒的怒火,发泄在了贵阳城内外以及周边的汉民百姓头上。

也正因此,天启三年,大明官军重新夺回贵阳周边地区之后,水东宋氏自然遭到了官军的报复。

世袭水东土司还不满三年的宋万化,被大明官军抓住之后,连个投降的机会都没有,直接被就地斩首。

贵州巡抚王三善本来想趁机灭了水东宋家的,结果恰逢水西安氏再度率军十万来攻贵阳,而王三善率军两万出战,连战连胜,一路打过鸭池河,打进了水西安氏的地盘之中,一直打到毕节。

然而,最后却因为大军过于深入群山密林,后方粮草供应不上而功败垂成。

撤退途中,官军因为缺粮而士气低迷,又连番遭遇居于深山老林之中的土司彝兵不断围追堵截而损失惨重,最终大量官军士卒崩溃,而贵州巡抚王三善也因此死在了乱军之中。

这之后,朝廷为了稳定贵阳局势和水东地区,就保留了水东宋家,没有将他们改土归流。

但是宋万化之子宋嗣殷率众投降之后,也因为水东宋氏在贵阳的罪行,迟迟没有得到朝廷的册封。

所有的这些情况,朱燮元都是清楚的。

奢安之乱爆发的时候,朱燮元时任四川布政使,就是他临时募兵守住了成都,然后等到朝廷官军来源,击败了奢崇明,俘虏了其弟奢崇辉,将奢崇明、奢寅等人,赶回了川东永宁山区(后世四川叙永周边等地)。

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之后,也是他接替了王三善,将水西安氏打回了水西老巢,并与云南、四川等地官军配合,最终四面包围,攻陷了永宁宣抚司。

打得奢崇明父子只能逃入水西,依附自己的外甥水西宣慰使安位以及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彦,而且最后与安邦彦被迫一同请降。

若不是因为朱燮元的老母亲正巧在这个时候病死,搞得朱燮元只能回家奔丧丁忧,那么奢安之乱早就彻底平定了,根本不会再有后来的降而复叛。

也正因为了解奢安之乱前后的来龙去脉,并且了解水东宋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,所以,崇祯元年六月,朱燮元起复之后,以云贵总督的身份重回贵阳,瞄准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水东宋氏。

如果说原本在天启年间,朱燮元没有皇帝的尚方剑,也就是说,没有皇帝给予的全权之时,他还不敢不顾风评、放开手脚、大干快上的话,那么到了崇祯元年年底,一再接到皇帝密旨授权,让他便宜行事的时候,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。

明朝的贵州水东之地,也就是后世的贵阳周边地区,是整个贵州的腹心之地,当时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,算得上是最好的地方了。

这块地方,正是平定水西安氏的大后方,若是不把这个地方首先理清荡平,别说云集贵阳周边的平叛大军粮饷没有固定的来源,就单说水东宋氏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存在,就能让大军进军水西的时候,时有后顾之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