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百七十章 貌似悲剧(1 / 2)

第三百七十章 貌似悲剧

访楚质开口道。全\本/小\说/网似平有几分乏意,身体靠了群片口们护拦。清峻的脸庞泛红,吐了口气息。似乎有一股浓郁酒香。

“大人有何赐教杨承平笑道,有觉得有些气热,随手取出一块丝帕。轻轻抹去额头的汗渍。

“听说过私盐吗?”楚质轻轻闭目,似乎在呢喃自语。

杨承平一怔,抬头望了眼楚质,似有深意,忽然轻轻地笑了,悠悠说道:“有所耳闻

“那你觉得如何?。楚质问道。

“什么如何?。杨承平不解其意。

“贩卖私盐是对是错?”

“自然是错,按朝廷律令。私自贩盐图利三斤以上者,斩首示众,十斤以上,连坐,逢大赦不可免杨承平说道,表情有些奇怪。

“杨兄对大宋律令背得比我熟悉。”笑着说了句,楚质睁开眼睛。摇头说道:“其实在我看来。此情此举。难分对错。”

杨承平谅讶看向楚质,拱手道:“愿闻其详

“禁私盐有利于朝廷,则有害于百姓,私盐贩运却对百姓有利。则损害朝廷之利,所以其中熟对熟错,我真的分不清楚。

。楚质轻声说道。

沉默片刻,杨承平叹道:“大人高论,在下不及

若是换个不知民生艰辛的官员或儒士在。肯定对楚质这席话嗤之以鼻,或者还会责问其是否尽忠职守,居然赞同贩卖私盐,简直对不起皇恩浩荡。然而,杨承平却明白楚质要表达的意思。

古代实行盐茶专卖,由各地官府出售,盐质粗劣,要价却高,百姓不愿多买,官府却往往强制配售,或按民户丁口配盐,甚至按百姓财产多少和户等高下配盐,更有的直接、准许部分商人领取官盐贩卖,并责令其承包一定数量的盐利。

这咱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肯定是弊病丛生,朝廷虽然几次改革盐法。但是其本质却没有改变,盐价居高不下,这个时候,质量优秀。价格便宜的私盐自然是大行其道,百姓深受其惠。然而私盐交易产生的利润肯定不会上缴官衙,自然损害朝廷利益。

感叹片刻,楚质忽然说道:“杨兄,要不我们干脆合伙贩卖私盐吧。”

一阵沉寂,杨承平脸上慢慢浮现笑容,轻声说道:“大人醉了。”

站了起来,身体轻轻摇晃,楚质醺然说道:“确实有几分晕,或许真的要醉了

“既然如此。那大人还是回衙休息吧杨承平说着,扬声招呼衙役上来搀扶,楚质也没有拒绝,就这样半眯着眼。脚步虚浮的离去了。

望着远去的官轿,杨承平神情变幻不定,额眉微皱,似乎在盘算些什么事情,良久,轻轻挥手。一人忽从密林深处走了出来,看其身影。却是一开始与他对饮之人。

“于二,刚才委曲你了。”

官轿轻悠回到县衙,回到大堂,还未等楚质喘几口气,刘仁之就匆匆奔了上来,赶紧汇报说道:“大人,太守有令。明日让你到州衙候见

还好是明天,不然现在一身酒气,去了肯定少不了一顿斥,楚质安心坐下,抿了口衙役呈上来的解酒茶汤,奇怪说道:“却不知是因为何事。”

“无非是农桑耕种

事实证明刘仁之猜测没错,第二天楚质到州衙报道时,才发现不仅是自己被召见而已,还有邻近几县的知县都已在场,由范仲淹主持会务。逐个询问各县的春耕安排。

王政之本,在乎农桑,这是历代朝廷最为重视的基本国策,谁让中国一直是小农经济社会,支撑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就是农业,宋朝好些。商业赋税一度超过农业,但是就总体观念而言,上至皇帝大臣。下到平民百姓,都觉得农桑才是根本。

这一直是州县衙门的第一要政,所谓劝课农桑,当然不是指到田间装模作样挥舞锄头,或者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劝百姓该去种田翻地这么简单,具体可以分解为:敦本业、兴地利、置农器、广栽植等几条衡量标准。

把那些没有土地或者流亡他乡的农民们都召回来,重新务农,这就叫敦本业;招一些农民开星抛荒熟田和处*女地,这就叫兴地利;检查或者准备治下村庄所需耕种器具,随时租借给百姓叫做农器;倡导绿化,多在荒山野岭种植被就叫广栽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