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章(2 / 2)

  真正亮眼的只有三件事,其一,给了魏仁浦一个台阶,了却蒋继隆被杀案。其次洞察先机,先一步察觉难民潮齐聚开封,留下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言。最后当街以七品小官,当街缉拿四品右监门将军,并且将之游街斩首。

  除了开封难民潮一事,其余两件事情都将军方得罪的死死的。

  再天才又如何?

 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。

  天才通常死于早慧。

  在这个重武轻文的时代,兵权就是一切。

  因次序崩坏,上下级的兵卒将官对于皇帝的概念很薄弱,绝大多数的兵士只认上司大将,而不知皇帝。

  天下割据势力十数起,有大半都是大将领兵镇守一方,镇着镇着就自立了。

  一个没有背景的人,居然敢得罪手握兵权的军方,简直不知死是何物。

  从脚踹赵匡义开始,就有人想着,他要倒霉了,他要遭殃了。

  结果罗幼度是越活越滋润,从小吏到法曹从事,再从法曹从事到法曹参军,这期间不过一个月。

  接着他又惹了王继勋,还将他游街杀了。

  又有人觉得这一回,他总该倒霉了。

  然而罗幼度又跟李重进这个庙堂第一把手扯上了关系。

  现在更好了,符彦卿也冒出来了,给他写举荐信。

  作为大周第一军阀,皇帝的老丈人,手上精兵强将无数的符彦卿的威望地位远不是李重进可以相比的。

  甚至于范质、王溥、魏仁浦这三个人的联名举荐,都比不上符彦卿一人一句话。

  符彦卿的这一手推荐,直接让罗幼度这三个字推向了整个大周。

  震撼,嫉恨无处不在。

  这其中最愤慨的莫过于赵匡义。

  赵匡胤是真的将恩怨放下了,但赵匡义却一直惦记在心,难以释怀。

  尤其是他心思深沉,最爱胡思乱想,而且诸事不顺。

  平心而论赵匡义混得确实不错,他仗义疏财,为人“敦厚”,又有一个英雄一般的大哥,年纪轻轻就在军中任职,不论起点还是地位都要远远高于罗幼度。

  但是与罗幼度的如鱼得水相比,现在的赵匡义表面上风光无限好,内地里的冷暖,却唯有他一人知道。

  “俺哥说了,咱们爱咋玩就咋玩,别惹事就行,他就不凑合了。”韩重德一脸无所谓的说道。

  赵匡义却仿佛受到了巨大的羞辱,拳头紧握,牙龈都要咬出了血。

  什么叫爱咋玩就咋玩,别惹事就行,真当自己是蠢二代了?

  赵匡义一直都很羡慕自己的哥哥,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。士卒的崇拜,将官的尊敬,上司的器重,君王的信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