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十五章 封赏

第十五章 封赏

太极宫的四角都放上了冰块,但是热浪依然让李世民焦躁不安,外套已经被他脱下来,仅剩下一件贴身内衣,内袜。刚想把袜子也脱掉,就听站在墙角的一个声音,“咳咳”,紧接着提醒道:“陛下,慎行。”

李世民听到声音便住了手,他平时最怕的人就是褚遂良,最恨的也是他,每日的唧唧歪歪让本就燥热不堪的心情更是糟糕。作为起居舍人的褚遂良却老神神在在杵在那里,汗都不出一滴。

李世民气急而笑道:“遂良啊,你热不热?热就到冰壶那里凉快凉快。”

褚遂良面无表情的说道:“谢陛下,微臣不热。”

李世民边扇着衣衫边问道“朕为什么这么热呢?”

“陛下,心静自然凉。”

“唉,朕的心怎么都静不下来啊。”李世民的手指咚咚地敲着书案说道:“高丽小贼蠢蠢欲动,吐蕃,突厥正在调兵,压在边境线上,虽然说是兵将的换防,明眼人一瞅就知道是遮人耳目的假象,两军对垒,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。可是,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多少斤两,这仗打不得啊。”

褚遂良躬身说道:“陛下圣德,自然有上天眷顾,国公将军们哪一个都是万人敌,陛下过分忧虑了。”

“倒是希望如卿所言。”李世民又想把汗衫脱掉,但是想到起居注又住了手,看了看褚遂良问道:“遂良啊,你手里拿着的起居注真的记录着朕的一言一行?”

褚遂良强硬的回答道:“是。”

李世民沉思一会站起来对褚遂良说:“那让朕看看你都记录了什么?”

褚遂良急忙拒绝道:“万万不可,陛下的言行是要被后代君主当作榜样的。如果您先开了头,看起居注,臣担心从此以后,各位君主都会干扰史官记录起居注,如果是位仁义之君还好,就如陛下您,如果是位心胸不如陛下的,他一定隐恶扬善,而忠实记录的官员难免不受到刑诛,这样,史官为了避祸,只好文过饰非了,那么千年之后就没有实录了。望陛下三思。”

李世民碰了个软钉子,心里暗道:“三思个屁,我不就是想光着膀子吗,你还一会一个动静,我脱衣服能给后人带来什么影响。”

忽然又想到玄武门之变,担心的问道:“那如果朕有过,你也记吗?”

褚遂良面无表情的回答道:“臣的责任如此,如果臣不记,天下人也会记。”

李世民气的默然无语,但是想到自己言行会被后代效仿,便更加的烦躁。自己的事自己知道,他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这件事,他实在不想让后人知道。可是能怎么办呢?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女们为了这个皇位自相残杀。

到时候让魏征想想办法,魏征一向会使阳谋的,想到魏征,看着刚刚收到的加急奏折,看着门问道:“赵国公,杜卿,房卿怎么还没到?”

内侍急忙回道:“陛下,三位已经在外候着了。”

“快宣他们进来。”

不一会,三个人进来,给李世民见礼,李世民摆摆手道:“先免了吧,这大热天的,热的难受。”

长孙无忌腆着大肚子四周看了看说道:“陛下,这冰能解暑,还得看怎么用,老臣家把冰壶吊在房顶之上,热气就不会这么烦热了,这太极宫的冰壶放的地方不管用。”

李世民惊奇的问道:“真如爱卿所言?”

长孙无忌道:“的确如此,陛下,老房和老杜他们家也是这样吊着的。”

李世民疑惑的问道:“怎么没有人跟朕说过这件事,来呀,快快照着赵国公说的去做。”

房玄龄笑着说道:“陛下,这也是刚刚才知道的法子,还没来得及说呢。”

杜如晦在一旁接着说道:“陛下让人在冰壶后面扇风,风也是清凉无比啊。”

很快内侍宫女就把冰壶吊到了房顶,瞬间,屋内的热气不再如刚才那般难忍,宫女又到冰壶后面扇风,李世民立刻感觉坠入了冰窖一般,甚是凉爽。

李世民身子往后一仰,把脚放到书案上,大笑道:“凉快,舒坦啊。”

褚遂良上前一步道:“陛下,慎行。”

李世民赶紧收起放在书案上的脚,恨恨说道“褚卿言之有理,言之有理。”

李世民端坐起来对三人说道:“魏卿呈上来的奏疏说,临江县制盐成功了,能从一百斤盐矿里制出四斤一两的精盐,朕也是很高兴,这许多年的难题终于解了。朕给的封赏圣旨也随着魏卿一起去的,但是,魏卿的奏疏让我重新封赏,还让我重用此人,说他是什么灵童转世。你们以为如何?”

几人一起跪下叩首道:“贺喜陛下,恭喜陛下,我大唐缺盐之困解矣。“

李世民说道:“本来朕也挺高兴的,只是魏卿的意见我们怎么商量?”这是典型的用者还疑。

房玄龄说道:“陛下,按大唐律凡发明制造有功者,皆赏五百文,这没有错,但是依照咱们大唐现在用盐的情况来看,这的确是为国做出的大贡献,”房玄龄一直弓着身子继续道:“大唐用盐需求一直不足,虽然宫里的用度一直没有限制,但在民间和军队还是紧缺严重,两地一向都是以牲畜用盐为主的,商业用盐次之,食用盐的缺口才是重中之重。边军的用盐情况更是接近没有。臣以为,魏左丞的意思要陛下重赏此人,恩出于上,人心才能往一处聚,力量才能往一块使。”

长孙无忌也符合道:“魏左丞一向耿直,而且注重自己的言行,绝不会有私心,至于重用此人,区区制盐之术,还不至于。”

“哦,想起来了,魏爱卿还给朕直接捎回来一本书,名字叫《三字经》,也是此人所做,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,让人欲罢不能的。”

三人心想“什么好书,还能让陛下欲罢不能的。”杜如晦赶紧接过来内侍递过来的誊著,细细地看起来,翻到四五页,已不能自己的读出声来:“三才者,天地人,三光者,日月星,三纲者,君臣义、、、”寂静的太极宫里传出来杜如晦硬朗,刚劲的声音,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吟唱功夫,杜如晦本就是大儒,读起三字经抑扬顿挫,全无第一次朗读的生涩,悠扬起伏的节奏,在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,如电影般一帧帧划过,温馨的,激动的,睿智的,每个故事都是发人深省。

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了,杜如晦终于读到了尾声,“、、、、勤有功,戏无益,戒之哉,宜勉力。”杜如晦读完,众人很长时间没有声音发出。

《三字经》是着重讲教育做人的专著,是经前人整理以往所学,所积累的知识,是对经史子集的梳理,把各部类揉合到一起,使以往不系统的百科知识纳入到一个知识体系,使其变得更加容易让人理解,易懂。

杜如晦深深吸了一口气道: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,此著作者又将是我大唐的一颗文坛之星啊。”

长孙无忌在一旁问道:“陛下,此人能通格物,史经,不知岁数几何啊?”

“十三岁。”

杜如晦惊讶道:“甘罗之才啊。”

李世民问道:“那诸位爱卿此事如何处理?”

房玄龄道:“臣以为静观其变的好,待其到十七岁,如果还能如此让人惊艳,就直接进国子监当个教书的博士。如果几年之后,他和普通人一样,也就无需关注了。”

长孙无忌接着说道:“杜相说得有理,坊间儿童聪慧者,不计其数,最后有成者寥寥无几,大多平凡一生,无不是平时骄傲,懈怠疏学,所以此子成就多少还是要看将来啊。”

杜如晦:“臣附议。”

李世民听三人都这么说了,也就答应了,他也不能说什么,各方的利益罢了。

“拟旨,临江县唐玄智献制盐术有功,赏钱一千,绢三批,望再接再厉,勤学苦研,为国为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