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3节(1 / 2)





  番外四

  刘拂笑弯了眼,亮晶晶的眸子格外好看:“徐兄,我待你得了魁首,请我喝酒。”

  这魁首,一定得是徐思年的。

  “好。”

  两人低声讲话,并无旁人听到。刘拂大笑,跟在徐思年等人身后走进梅花盛处。

  暗香扑鼻而来,刘拂一拍脑袋,想出不少词句。她看向用心赏梅的徐思年,没在将捉刀之类的话拿出来玩笑。

  徐公子可是二甲之才,诗词上算不得差。

  不过比她少了些急智。刘拂眯眼而笑,负手于身后,四处走动晃荡,将整个梅园尽收眼底。

  江南水乡人杰地灵,繁盛不输京城,精致甚至更胜一筹。

  她如今无官一身轻,等料理好饶翠楼诸事,或可想筹些钱财,找个江南小镇辟个宅子小住。

  其实也不过是想想。刘拂抿唇一笑,重绕回亭前。

  那般闲适的生活,从不曾属于她。或许直到垂垂老矣,她才会真正放纵自己,远离尘嚣与烦扰。

  已有不少书生有了灵感,在亭前早已备好的桌案上提笔疾书。

  当路过张秀才时,刘拂眸光一闪,轻声道:“张兄,‘横枝’一词蒋兄已用了。”

  张秀才被身后而来的声音惊了一跳,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墨点。

  “你怎知旁人用的何字?”张智顿了顿,咬牙切齿地问道,“你可当真?”

  他皱眉苦思,实在想不起刘拂方才有没有从蒋公子身后走过。

  刘拂耸肩:“爱信不信。”她轻笑道,“你放心,我之前虽有让你做绿叶的心,此时却是把这份心思放到了旁人身上。”

  与李迅相比,这勤于农桑的张秀才可爱多了。

  见刘拂笑得森冷,张秀才不发一言,另扯张宣纸提笔而书。刘拂也不管他是否避开了‘横枝’二字,自顾自走开。

  实话讲,她并未见到蒋存的诗作,但她却知道后世广传的一则趣闻——少将军用词极富套路,咏梅必用横枝,咏菊必用黄华,咏雪必用絮絮,而他唯二的送美人之作,也全用了芙蓉。

  可见他在诗词一道上,委实不怎么开窍。

  刘拂漫步至徐思年身后,捅了捅他的腰眼:“松风兄,怎还不落笔?”

  徐思年腰背挺的笔直,许久后才轻笑道:“本已拟好一首,但觉不太切题,正弃了重想。”

  见刘拂伸手去够桌角的纸团,徐思年在拦与不拦间犹豫一瞬,到底放任刘拂动作。

  幸而不识桃并柳,却被梅花累十年。

  笔记缭乱,心绪不宁。

  刘拂状若无觉般长舒口气,她抬眼与徐思年对视,在对方满含期待的注视下轻声道:“松风兄的顾虑没错。咱们今日的目的……还是在小宋先生身上。”

  徐思年捏着笔杆的手紧了紧:“自是如此。”

  他脸上似笑非笑,半是无奈半是欣喜。

  刘拂用指尖碰碰徐思年握笔的手,抬头眨了眨眼,祈求道:“小弟脑中打结,一时想不出什么好词句,不如替松风兄誊写,若得了好名次,也是小弟沾光。”

  徐思年自无不允,更揽袖替铺平宣纸压好镇石,将“红袖添香”的功夫做到十足。

  刘拂伸长手臂沾墨舔笔,露出小段纤细的手腕。

  第169章 敞开

  天子意欲赐婚一事, 刘拂与周行都未告知秦恒。

  皇太孙与太孙妃新婚燕尔,想来就算是圣上有意替孙儿加些筹码, 也不会在刘拂力拘之后还将事情讲与秦恒。

  多年之后, 已经登基多年的秦恒白龙鱼服再入民间,在茶馆中听到他与刘小先生及周侍郎波折诡秘的情史。

  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新帝直听得一头雾水, 两眼发直。

  一日酒后, 秦恒与周行刘拂对月闲聊,将此事当作笑话讲出来,才晓得曾有这么段公案。

  “祖父当年,怕是一时想差了。”秦恒抬手拎壶,斟满面前三个空杯, “难怪你们成婚那日, 他特派安兴添了几分大礼, 还不许我说明。”

  青年皇帝已脱去了少年时的青涩,遥望着江心月影,笑叹当年祖父的错眼。

  他如今已是一个成熟的君王,乾坤独断带来的自信,让他可以在好友面前, 将先祖的误判当作玩笑讲出, 并对因此颇经了一番波折的二人致以歉意。

  “老爷子对我, 还是用心。”刘拂指尖轻捻, 举杯对月, “若无老爷子最后的关照, 就算嫂夫人再如何使劲儿, 怕也要到百年之后,女学才能如今日这般成为各州府必建之所在。”

  “我也才能如今日这般,以女装出入来去,议国事赴边疆,不必受世人眼光所限。”

  “敬老爷子。”

  往事已如过眼云烟,不变的唯有大延江山,还有身边人。

  ***